"鋼鐵英雄"(取中文名的廠商是創意枯竭嗎?)是一部由梅爾吉勃遜執導的傳記式二戰片,改編自真人真事。和其他戰爭片不同的是,本片的主角戴斯蒙達斯(安德魯·加菲爾德飾)是位醫護兵,他參戰的目的是為了救人,而且拒絕碰槍殺敵,因為他是位虔誠的基督徒,而殺人則違背上帝的旨意。

電影可以拆成三部分:主角參戰前,主角在軍中訓練,與主角參戰。我之前無聊去逛本片在Yahoo的網友短評,不少都留言說前半段沉悶無聊,大概是因為對本片有著錯誤的期待,因為這部片的的重點在於戴斯蒙達斯如何貫徹自己的理念,而非太平洋戰爭,理所當然導演會想讓觀眾多認識主角,往後我們才能認同主角的堅持。前半部介紹主角的成長背景: 母親是虔誠的基督信徒,父親則是一戰老兵。雨果威明的演技精湛,將父親的角色詮釋的相當好: 他親身體會過戰爭對人一生的影響,所以十分反對自己兒子從軍。另一位重要的角色就是戴斯蒙在醫院認識的護士朵勒斯(泰瑞莎·帕瑪飾 ),兩人間的純真愛情看了令人感到心暖,在看愛情片的錯覺,而且是好看的愛情片。

中期的訓練營橋段,就跟其他電影(比如金甲部隊、鍋蓋頭)差不多,但這部分最令我意外的是文斯范恩演的教官角色,他為電影帶來了適當的喜劇元素,讓這部"認真"的戰爭片不會太過沉悶。

第三段的太平洋戰爭實在是太震撼了,因為一瞬間風格180度大轉變,前面看了那麼多溫馨感人的情節,讓人忘記自己在看戰爭片。鐵鋸嶺的戰場地形相對平坦,所以除了壕溝、土堆外,幾乎沒有任何掩護(我從電影觀察到的),日軍又會挖地道突襲,因此除了駁火外,也常要與敵方近身搏鬥,而這些敵我廝殺的畫面都十分血腥,腦漿、斷肢、內臟都毫無保留的拍出來,血淋淋的呈現在大銀幕上,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恐怖。 導演沒有把打仗場面拍得很熱血、激昂,看了不會和動作片一樣感到刺激興奮,反倒像在看虐殺片般感到恐懼、不安。

上戰場前,士兵都相信自己是為了和平、為了保家衛國、驅逐外患而戰,國家徵兵也都如此宣傳,把上戰場殺敵這件事包裝的好偉大、好浪漫,但真正上了戰場,看著身邊同袍被爆頭,腦漿四射,聽到爆炸聲,隊友的血肉內臟隨之像拉炮彩花般四處飛散,大部分的人就把自己當初參戰時的那些"理想抱負"拋到九霄雲外,唯一的目的就是不要被殺死。

這就是為何主角戴斯蒙達斯這麼偉大,因為他是少數在戰場上依舊能忠於自己理想的人,當別人忙著找掩護躲子彈,他忙著救人,別人想要回家找媽媽,他則想到那些戰場的傷兵也有家人,所以不能棄離他們。這不是一部宣傳基督教的電影,而是在鼓勵人們堅持自己的理念,誠實面對自己。

有人事後問戴斯蒙,在軍中是否向"絕不碰槍"這件事妥協過,他回答: "只要你妥協一次,就代表你有妥協第二次的能力" (  "If you can compromise once, you can compromise again." -The Conscientious Objector Documentary )

劇照:

 

arrow
arrow

    Seagullow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